培養動靜皆宜 盡展潛能發展
位於天水圍的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中學(簡稱張煊昌),於1991年創校。該校為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教育基金開辦之第一所中學,是區內認可校風純樸、學生敦品有禮的學校。
一脈相承於中大 「張中精神」在三可
學校源於香港中文大學,校訓同樣是「博文約禮」;而學校培養學生關愛(Caring)、團結(United)、和諧(Harmonious)、勤學(Keen on learning)、慎思(Think prudently)、溝通(Communicative)、自律(Self- disciplined)、解難(Solution-oriented)的特質,正是「張中精神」簡稱(CUHK TCSS),並貫切「可觀察,可量度,可實踐行為態度」作為標準。
香港中文大學與張煊昌有緊密的連繫,每年學校會誠邀中文大學校友到訪進行分享,如中大校友前警務處長李明逵先生;同時每年學校也會讓晉升中六的學生參與中大「奮進自修營」,以率先體驗大學校園生活,以及獲得師兄、師姐們的面授和分享。 |
|
|
穩健教師團隊 全人教育學生
伍校長說:「我們是一支專業的教育團隊,肩負培育學子成材的使命。因此學校的法團校董會成員,除了來各行業的專業人士,亦有家長、教員、校友的代表。」全校100% 教師擁有學士學位, 54% 教師擁有碩士學位,為數不少的教師更具備特殊教育資格,教齡平均為20年。教師經驗豐富,有不斷學習的精神,有助學生多元發展,從靜到動、從內到外,促進學生全人發展,更顯教育團隊的專業。
|
多元聯課活動 促進生涯規劃
伍校長表示:「我們相信每位學生各有才華。」校內設有不同類型的聯課活動,例如:參與校際朗誦節、學校單車隊、校園電視台、步操管樂隊。校方於學術和體育層面均投放資源,例如:學校單車隊教練由校友何兆麟(香港單車隊前代表)擔任校隊教練,更培育了不少代表香港隊的青年軍,促進學生生涯規劃。
步操管樂隊多次參與不同的表演,例如:大年初一的尖沙咀花車匯演、2008奧運會馬術比賽開幕典禮;而校園電視台是一個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平台,於2018年暑假,更在「恒生銀行撲滅罪行比賽」獲得亞軍,學生因此可到澳洲交流。 |
|
|
兩地交流 開拓知識
伍校長表示:「我們致力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模式,發展同學的潛能。」每年教師帶領學生到中國各地進行學習交流,讓學生走出課室,進入國家,並作跨學科學習,例如:上海步操管樂交流團、北京歷史及科技探索之旅、四川的歷史及生態探索之旅、貴州民族文化及內蒙天文探索之旅等。從中張煊昌學生與內地學生進行學術及文化交流,促進學生不同層面的知識增長。
|
家校合作 與社區相連
伍校長說:「我們承諾獻出無比愛心與關懷,共建融洽大家庭。」為建立關愛的氣氛,學生方面有校園CEO領袖訓練、朋輩領袖輔導計劃CARE支援;家長方面有家長義工組,除了服務學校,亦會帶領學生走進社區服務,並在元朗區的傑出義工選舉中屢次獲獎。家長義工的服務過程可促進親子關係,並把學生與社區連結,讓學生有一顆關愛社區,推己及人的心。
從學生教育到家長教育,張煊昌中學均貫徹校訓「博文約禮」,讓張煊昌的學生和家長也具有「張中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