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多元潛能和培養正面思維,打造一個個成功的「梁校人」
|
樂善堂梁黃蕙芳紀念學校由辦學團體九龍樂善堂於1983年創立,現任校長為許敏詩女士。學校以塑造「仁、愛、勤、誠」的「梁校人」為目標,期望學生不僅有學識,更有內涵;不僅有好行為,更有正面積極的人生態度;不僅明白事理,更具備寬廣的視野和胸襟,擁有正向的生命素質。
|
|
學校發展學生的綜合多元潛能
許校長對課程發展十分熟悉,教育意識強,眼看科技日新月異,許校長認為學校需要作出改變,以配合新時代的學習模式的轉變。學校因而積極拓展電子學習與應用,加強學生使用電子科技進行學習的能力。
在STEM教育方面,學校舉辦南京交流團,學生在當地青少年宮中,接觸不同的科學教材,參與科技比賽,例如控制機械人行走等,學生不但能從中學習相關的科學知識,更提升了學習動機與興趣。學校老師亦會接受STEM教學培訓,以增強教學技能。在課外活動方面,學校不同年級學生都會參加不同的興趣小組,學校的刻意安排是為了啟發學生的潛能及發展其強項。 |
改變教學模式,迎接社會轉變新挑戰
在現今社會發中,隨着科技的日新月異,學生將面對不可預計的挑戰,許校長希望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解難的能力。在傳統教學模式,語文學習主要透過學生閱讀、背誦與抄寫來提升能力,但許校長則認為學生的思維訓練更為重要,因而學校的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進行創意的解難學習。學校同時教導學生與人相處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在課堂上加入演說技巧訓練,令學生不怕面對陌生的場合,勇於表達自我,也從中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
|
|
|
協助不同學童融入大家庭
校內學生除了來自屯門區,亦有少部份非華裔或跨境學童。有見及此,學校為照顧這批學生,在星期六設有粵語班,通過有趣、多元化的互動體驗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令該批學生盡快克服語言的障礙,融入學校的生活。在照顧插班生方面,學校也會挑選同班同學作為插班同學的小天使,幫助插班生了解學校及與同學建立友誼。
針對小一新生的支援,學校在暑假時會安排新生參加體驗課及小一適應課程,由老師教導學生認識小學與幼稚園的分別,透過遊戲來學習小學生要遵守的行為規範,加上優化的環境設置,把小一新生要面對的改變,一點點融入到學校的日常生活中,從而協助小一新生逐步過度。許校長笑言,學校近年剛入學的小一新生都沒有人不願意上學。 |
家長溝通與教育
每年10月份,學校都會舉行家長會,為學生發展作出進展性的評估及檢討,提醒家長在小朋友的學科與行為表現上需留意的地方,同時從中了解家長平日是如何管教子女的。在下學期的家長日,則以非學術成績作為溝通主題,讓家長及教師從另一方面探討了解學生的情況。學校也會舉辦義賣活動,鼓勵家長與學生共同參與,培養學生的服務精神。本校在全港義工服務時數中獲得小學金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