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行為分析』家長講座系列
講座內容
環節一:寶寶行為特性分析
環節二:寶寶專注力的五種狀態
環節三:影響專注力的敏感源
環節四:五種對孩子的說話指導模式
環節五:培育行為程式的方法
環節六:指示家傭與孩子一同學習的方法
環節一:寶寶行為特性分析
環節二:寶寶專注力的五種狀態
環節三:影響專注力的敏感源
環節四:五種對孩子的說話指導模式
環節五:培育行為程式的方法
環節六:指示家傭與孩子一同學習的方法
環節一:寶寶行為特性分析
根據簡單的問卷,從家長角度完成兩份評估,一個針對孩子,一個針對家長自己。然後會描述不同孩子的特性,指出他們在學習上的優勢和弱點,並根據父母的特性,解說親子共融的狀況,以及家長陪伴孩子學習時容易疏忽和犯錯的地方。另外,為了解決家長懷疑自己對孩子的想法是否正確的疑慮,何博士會教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分辨孩子的自然行為特性和順應行為特性,找到真正孩子的特質。
環節二:寶寶專注力的五種狀態
本環節針對專注點的五種狀態作解說,分別是①停留單一專注點、②同時多點、③自我催迫性跳點、④避動性跳點、⑤專注點溶化。何博士會介紹簡單測試的方法和改善的建議。更重要帶出孩子對某些專注方式會有強烈傾向,而背後多是由家長誘發出來的,家長必須對個人行為特性有很高的自我醒覺性。
環節三:影響專注力的敏感源
精神敏感源對孩子的影響力可大可小。幼兒無論是學習新事物,抑或面對已熟悉的事情,都存在着許多容易刺激到他們精神狀態的元素,稱為專注力的敏感源。例如:喜愛的公仔、球類活動、歌曲、食物、朋友、顏色、信念、期望、好奇心等等。這些敏感源可以是有害、亦可以是有益,更有趣的是原來敏感源是可以從無到有,被誘發出來的,所以我們要學習分辨、運用、甚至多培育對寶寶有益的專注力敏感源。何博士會藉著簡單的問題框架,讓家長確認運用敏感源的良好時機。
環節四:五種對孩子的說話指導模式
幼兒常要不等提出好奇式的問題,他們會表達「係乜?」「點解?」「是不是…這樣?」「我都想…」家長要抓緊這些對話的轉截位置,作出有啓導性的對答,與孩子有甜蜜的相處之餘,更能夠灌輸正面的思維邏輯。何博士會簡單介紹一個DDADA的框架,讓家長容易跟隨和發揮。
另外,除了孩子提問外,家長也有很多時想主動向孩子表達意思,例如有道埋想講、有要求想講、有指令想發出、有新體驗形式想帶出、有喜悅想分享、想讚、想罰…。所有的步驟如何講?何博士會作示範。
另外,除了孩子提問外,家長也有很多時想主動向孩子表達意思,例如有道埋想講、有要求想講、有指令想發出、有新體驗形式想帶出、有喜悅想分享、想讚、想罰…。所有的步驟如何講?何博士會作示範。
環節五:培育行為程式的方法
介紹培育行為的六項法則:①環境設定、②順應個性、③定立制約、④循序漸進、⑤考核測試、⑥空間重覆。何博士會用三次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定立制約,作為示範。並提供不同形式的花款作選擇,供家長設計與孩子定立制約。例如:數數字的方法、桌面遊戲的規則、支持打氣的形式、餐桌禮儀的習慣、接受意見的禮貌等。
環節六:指示家傭與孩子一同學習的方法
家傭與寶寶相處的時間特別長,日積愈累,可透過空間重覆的方法幫助孩子快速學習。何博士會教家長對家傭的思維設定技巧,將最重要的幼兒教育原則、態度和信念,灌輸給家傭認識,並附以核實家傭理解程度的測試方法。並介紹容易執行的運作流程框架和每週時間表,方便啟動記錄、滙報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