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校長提倡多方面支援,為學生裝備好自己
採訪:符以達
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學校,創辦於1969年,位於觀塘區。學校以「明道立德」為校訓,努力於樹人育才的事業,期望學生能敦品勵行,奮力求進,俾能於現代社會中,能夠獨立思考、積極發展潛能、建立正確人生觀,明智決事之能力,進而成為學行傑出的良好公民。劉惠珍校長,在專訪中分享不少學校的特色。
多元共融文化
學校總共有24班,全校總共600多位學生,國籍包括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菲律賓、泰國、斯里蘭卡、印尼、非洲、土耳其、埃及、法國、日本…等,劉校長非常重視共融:「我經常強調互相接納和尊重,以及包容對方,同學無論品行還是學術都需要不斷學習和進步。」視覺藝術是其小一項措施在多年來讓多國籍同學更深入認識香港,例如學校鼓勵同學作出不同設計和帶領他們欣賞香港的「花車巡遊」,目的讓大家從不同角度認識香港之餘,學校更在2009年於「藝術教育獎」包攬金銀銅獎。
另外學校提供多元文化課程,更與教育局及其他大專院校合作設計校本課程,如: 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著重培養學生人際溝通、社交技巧及互相欣賞的態度。教師會於不同科目中加入不同國家的文化元素,讓學生認識、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培養學生對不同民族及文化的接納和欣賞態度。 |
英語教學
學校同學來自多個國家地區,劉校長稱學校為「多元共融英文小學」,對於英文教學的道路上走得更快。學校的英文科教師與教育局外籍英語教師組緊密合作,共同發展一套獨特的英文課程及教學法,以強化學生運用英文的能力。劉校長說:「老師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巴基斯坦等,大部份課堂都以英文進行,學生浸淫在英語環境下,進步神速。」
對於小學就面對英文為主要的課堂教學語言,義工記者問及作為本地學生,怎樣令他們盡快適應環境呢?劉校長分享在入學前,學校舉行「暑期學堂」予小一新生和家長,參加一個「非正式的預習班」,課堂以不同英文活動為主,讓同學先適應一下上課模式,到正式上課時就會更放鬆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