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孩子要悉心和耐心 孩子學習需要時間和空間
宣道會上書房中英文幼稚園位於杏花村,於1992年創辦,學校貫徹以天父的愛培育幼兒成長及發展;以協助家長認識全人發展的重要;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鼓勵彼此支持,發揮團隊合作精神。
「全人」文化
學校30多年內都是在校內推動「全人」發展的文化,張錦芳校長道出她是十分重視關係的建立,視校內所有人是「全人」,彼此之間會有很多生活上交流,亦時常鼓勵教師們「工作要盡情,放工後休息,與家人建立關係。」因為張校長相信教師工作開心,可以促進同工間的合作。
張校長提到教師的成長很重要,學校為促進同工專業成長,鼓勵彼此支持,發揮團隊間合作精神,透過不同工作坊提升同工專業知識及技巧。張校長更提到教師之間,很多時候見面多於家人,故此學校設祈禱時間,讓教師抒發所感所想,學習交托給上帝,從分享生活上所需,有互相學習、彼此支持的時間。
張校長提到教師的成長很重要,學校為促進同工專業成長,鼓勵彼此支持,發揮團隊間合作精神,透過不同工作坊提升同工專業知識及技巧。張校長更提到教師之間,很多時候見面多於家人,故此學校設祈禱時間,讓教師抒發所感所想,學習交托給上帝,從分享生活上所需,有互相學習、彼此支持的時間。
遊戲學習 促進學習
學校重視孩子成長,且相信提供足夠空間予孩子學習是重要的。早於教育局推行自由遊戲前,學校已鼓勵教師、家長給予孩子足夠時間玩;因為在遊戲中孩子可以學習與人互動,而教師從觀察孩子的過程,不時會有所啟發,促成教學相長;只要孩子想到的點子,教師就其想像提供相應的物料,讓孩子發揮創意。
學校重視孩子在學前階段的遊戲學習,張校長相信:「孩子在人生階段最開心應該是幼稚園,因為當升上小學後,孩子面對學業需要多花時間。如果幼稚園也催谷的話,孩子會不開心,加上教育局的《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提出此階段是讓孩子樂於學習。」故此,學校課堂是以安排不同活動予孩子,讓其從中學習。
學校重視孩子在學前階段的遊戲學習,張校長相信:「孩子在人生階段最開心應該是幼稚園,因為當升上小學後,孩子面對學業需要多花時間。如果幼稚園也催谷的話,孩子會不開心,加上教育局的《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提出此階段是讓孩子樂於學習。」故此,學校課堂是以安排不同活動予孩子,讓其從中學習。
家長迷思 – 遊戲不等於學習
張錦芳校長說:「很多時家長會擔心,為何孩子甚麼也不懂?而我會請家長放心,其實每天的生活孩子都在學習中,只要細心觀察會發現到孩子學懂的比想像更多。」張校長解說:「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是提供孩子需要的東西,給予孩子空間發揮。然而,現今香港家長太心急;我們要學習等待,因為今日孩子的表現不代表明天,孩子學習是需要時間理解和探索的。」
張校長分享了一個例子,「我最初教學時,孩子學習都是玩,當時我有本摺紙書,教孩子摺紙,有位孩子每天在相同時間摺紙;即使其他孩子一起在玩,他也很專注;有一天他終於成功摺到紙鶴,然後拿著紙鶴與其他孩子玩。」張校長接著說:「我會以此事例與教師和家長分享,孩子學習是需要時間和空間的。」
張校長分享了一個例子,「我最初教學時,孩子學習都是玩,當時我有本摺紙書,教孩子摺紙,有位孩子每天在相同時間摺紙;即使其他孩子一起在玩,他也很專注;有一天他終於成功摺到紙鶴,然後拿著紙鶴與其他孩子玩。」張校長接著說:「我會以此事例與教師和家長分享,孩子學習是需要時間和空間的。」
校長視家長為朋友
家長是學校很重要的伙伴,孩子的成長,需要家校攜手合作。當面對家長不同聲音時,張校長會先聆聽教師,再站在家長立場換位思考,以同理心理解,及欣賞家長願意提出意見,以建立家校聯繫,攜手培育幼兒健康成長,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