糅合科技與創新思維 與時並進的古樸校舍
錦田公立蒙養學校是一所位於錦田區,只有9間課室的鄉村小學,於1926年由本地鄉紳鄧伯裘太平紳士創辦。校舍質樸典雅,牆身為大麻石,金字形屋頂髹上粉紅漆油,矗立於錦田鄉中,大半世紀以來,秉承校訓「忠信勤樸」的精神,致力推展「全人教育」,以培育英才為己任。近年,校舍經過不斷的加建及改善工程,每天仍為數以百計的莘莘學子服務,肩負「啟蒙教養」之重任。
糅合科技與創新思維 與時並進的古樸校舍
古樸的校舍,内裏設備齊全,與時並進。上學年,學校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93萬,將音樂室改建成包含原有音樂室功能的多用途科創室。
曾卓龍校長表示,成立科創室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透過嶄新的教學科技,配合相應的校本課程,培養學生探究和解難的能力,從而培育學生成為4C人才。4C代表創造力、協作能力、溝通能力以及明辨性思考力,被視為21世紀社會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
為達致以上目標,常識科將牽頭選取合適的課題,利用科創室的設備,包括互動地板學習平台、虛擬實景眼鏡,以及智能機械人,進行分組活動或比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對學習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亦能透過接觸3D科技及人工智能,理解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老師在課堂上加入與智能機械人互動的環節,透過機械人的互動程式,讓學生更投入學習。
曾卓龍校長表示,成立科創室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透過嶄新的教學科技,配合相應的校本課程,培養學生探究和解難的能力,從而培育學生成為4C人才。4C代表創造力、協作能力、溝通能力以及明辨性思考力,被視為21世紀社會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
為達致以上目標,常識科將牽頭選取合適的課題,利用科創室的設備,包括互動地板學習平台、虛擬實景眼鏡,以及智能機械人,進行分組活動或比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對學習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亦能透過接觸3D科技及人工智能,理解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老師在課堂上加入與智能機械人互動的環節,透過機械人的互動程式,讓學生更投入學習。
以STEM作平台 推動跨課程閲讀
學校着力推動跨課程閲讀,由圖書館主任充當統籌者的角色,先根據各級擬定的教學主題,選取合適的圖書,並教授學生運用各種思維策略進行閲讀,好讓學生在進行跨課程閲讀前,對所學主題有基礎的認識。再者,各科老師按擬定的教學主題及教學目標施教,並在過程中評估學生對學習主題的認識。此外,在教學新常態下,本校全面推動電子閲讀,開設各種閲讀平台,例如「E悅讀計劃」、「篇篇流螢」、「Fun & Friends」、「閲讀花園」、「現代星島資訊研習平台」等,使學生能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適時進行閲讀。
另一方面,為了裝備學生對科學和科技的認識,中文和英文科配合STEM教學,選取有關科普類的文章,並配合思維策略進行閲讀,期望學生能適時提取有關科學語體的詞彙,為日後進行專題研習活動打好語文基礎。 |
|
善用校內及坊間資源 支援非華語學生的學與教
學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學習群體,除本地學童外,全校共有57位非華語學生,佔全校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學生主要來自巴基斯坦、菲律賓、尼泊爾和越南等國家。長久以來,非華語生與本地生相處融洽,非華語生在課餘會以英語跟本地生溝通,而本地生亦會主動指導非華語生中文,同儕間互相切磋砥礪,學習氣氛良好。在課堂以外,學校致力透過各種活動促進文化共融。學校於每年聖誕假期前皆舉辦「文化共融日」,透過舉辦各種活動,增加學生對各國文化的認識,以及促進種族融和。本年度,學校更邀請動中文方案有限公司,於文化共融日當天,分別為小五及小六學生,以STEAM原理設計「中國古文明科技之旅」及「古埃及文明科技之旅」課程。可見,學校善用校內及坊間各種資源,並能迎合現今社會發展,支援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需要。
|
突破自我獎勵計劃
除了知識層面的學習外,學生也需要培養良好的品德,達至全人發展。本年度,學校以電子化系統記錄及整理學生表現。老師會訂立獎勵項目,如「準時回校」、「交齊功課」、「守規有禮貌」;而每名學生均有一張紀錄卡,老師可透過掃瞄卡上的QR Code給予積分。每位學生可使用Student App 檢視個人表現,在獲得一定積分後,便可換領學校提供的多元化獎勵。自推行計劃起,同學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信心均能大大提升。
配合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 推展正向教育
此外,學校設立「蒙養萬里通飛行里數獎勵計劃」,透過應用程式獎勵學生,讓他們在學業和品行上都能按自己能力,發揮所長。上述計劃不僅培養學生積極、勤奮的學習態度,亦能鼓勵學生自律守規和勇於承擔。
為進一步教授學生正向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中文科將由教育局課程發展處整理的《中華經典名句》,按上述校本正向課程所推廣的六個價值觀進行分類,並透過日常教學及活動加以推廣,期望培育學生成為具中國傳統道德的良好公民。
為進一步教授學生正向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中文科將由教育局課程發展處整理的《中華經典名句》,按上述校本正向課程所推廣的六個價值觀進行分類,並透過日常教學及活動加以推廣,期望培育學生成為具中國傳統道德的良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