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優質家長學會 Total Quality Parenting Institute - TQPI
探訪Facebook專頁
  • 首頁
    • 宗旨
    • 會長及顧問
    • 理事會
    • 家長事務委員會
    • 青年事務委員會
    • 企業社會責任事務委員會
    • 中港交流事務委員會
    • 教育產業委員會
    • 專業培訓委員會
    • 最新消息
    • 活動花絮
    • 活動報名
    • 會員專區 >
      • 會員優惠
      • 企業名錄會員登記/自行更新資料
      • 登記入會
      • 優家大使
    • 優家網誌
    • 優家會訊
    • 社區發展策略伙伴
    • 研討會 >
      • 譚惠珠大律師論點 (文匯報報導)
      • 雷鼎鳴教授論點(文匯報報導)
      • 高家裕教授論點
      • 陳志豪先生論點
      • 大公報報道
    • 私隱聲明《2012年個人資料(私隱)(修訂)條例》
  • 優家網台節目
    • 靚太 High Tea
    • 香港教育巡禮
    • 瑪姬生活百貨
    • 小欣小慧
    • 優青職時傾
    • Model 媽咪
    • 寶寶獎門人
    • Ruby 廚房
    • Simon與您品味人生
    • 下一站 香港
  • 香港學校巡禮
    • 登記或更新香港學校網上巡禮資料
    • 參加學校名單 (定期更新)
    • 幼稚園 >
      • 路德會聖雅各幼稚園
      • 勵志會陳鄭潔雲幼稚園
      • Mori Lisa 國際幼稚園
      • 香港浸信會聯會耀興幼稚園
      • 耀東浸信會幼稚園
      • Khalsa Diwan Kindergarten
      • 香港⺠生幼稚園暨國際幼兒園
      • 聖文嘉中英文幼稚園(利東)
      • 太陽島英文幼稚園(卑路乍街分校)
      • 太陽島英文幼稚園(西貢分校)
      • 東華三院香港華都獅子會幼稚園
      • 博愛醫院施淑鎮幼稚園
      • 金巴倫英文幼稚園
      • 比高樂國際幼稚園
      • 太陽島英文幼稚園(樂民分校)
      • 港澳信義會錫安紀念幼稚園
      • 博愛醫院任永賢夫人幼稚園 幼兒中心
      • 太陽島幼稚園(港灣豪庭)
      • 深水埗浸信會幼稚園
      • 聖文嘉幼稚園(何文田)
      • 聖文嘉中英文幼稚園(荃灣)
      • 神召第一小學暨幼稚園
      • 太陽島英文幼稚園(葵景分校)
      • 太陽島英文幼稚園(葵興分校)
      • 聖公會荊冕堂士德幼稚園
      • 基督恩臨幼稚園(麗城)
      • 東華三院廖恩德紀念幼稚園
      • 基督教宣道會太和幼稚園
      • 中華基督教會屯門堂幼稚園
      • 小牛頓中英文幼稚園
      • 仁愛堂葉德海幼稚園
      • 神召會禮拜堂天澤幼兒園
      • 太陽島英文幼稚園(元朗分校)
      • 太陽島幼稚園(東涌分校)
    • 小學 >
      •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 丹拿山循道學校
      • 港澳信義會明道小學
      • 港澳信義會小學
      • 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
      • 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
      • 聖安當小學
      • 聖公會基樂小學
      • 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學校
      • 路德會聖馬太學校(秀茂坪)
      • 佛教慈敬學校
      • 孔教學院大成小學
      • 保良局陳南昌夫人小學
      • 耀山學校
      • 天主教福德學校
      • 愛培學校
      • 天主教聖若望英文書院(小學部)
      • 神召第一小學
      • 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
      •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葵盛信義學校
      • 荃灣商會學校
      • 中華傳道會呂明才小學
      • 浸信會呂明才小學
      •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
      • 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
      • 保良局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小學
      • 樂善堂梁黃蕙芳紀念學校
      •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學校
    • 中學 >
      • 天主教喇沙會張振興伉儷書院
      • 明愛柴灣馬登基金中學
      • 聖公會李福慶中學
      • 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
      • 文理書院(香港)
      • 寶血女子中學
      • 嶺南衡怡紀念中學
      • 衛理中學
      • 張祝珊英文中學
      • 聖貞德中學
      • 閩僑中學
      • 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
      •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
      • 寶覺中學
      • 慕光英文書院
      • 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
      • 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
      •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
      • 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
      • 聖若瑟英文中學
      • 聖公會聖本德中學
      • 德蘭中學
      • 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
      •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
      • 沙田培英中學
      • 台山商會中學
      • 潮州會館中學
      • 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
      •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第一中學
      •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
      •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李惠利中學
      • 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
      • 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
      •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中學
      • 新生命教育協會平安福音中學
      • 屯門天主教中學
      • 馬錦明慈善基金會馬可賓紀念中學
      • 新會商會中學
      • 加拿大神召會嘉智中學
      • 浸信會永隆中學
      •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 可道中學(嗇色園主辦)
      •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
      • 妙法寺劉金龍中學
      • 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
  • 傑出港菁培育計劃
    • 中文大學逸夫扶青專屬分區
    • 教育大學專屬分區
    • 計劃活動花絮
    • 活動行事曆 Event Calendar
    • 實習生計劃資訊 Internship Information >
      • 實習生計劃取錄名單 Internship Admission
  • 課程及服務
    • 兒童及青少年行為分析服務
    • 家長講座系列
    • 醒目面試王
    • 6A品格課程
    • 親子對話系列
    • 幼兒行為分析
  • 優家合唱團
  • 優家義工
  • 聯絡我們
  • New Page
Picture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馬李慧敏校長(左)和本會義工記者符以達先生(右)。

Picture

馬校長延續學校理念,
​正面心態給學生「愛」和「希望」

​採訪:符以達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於1973年創辦,位於香港仔華富邨。秉承基督敎聖公會全人的敎育理念,培養同學德、智、體、群、美及靈育的發展。透過學校不同的學習範疇、課外活動和關愛計劃,幫助學生發展潛能。馬李慧敏校長,在專訪中分享不少她的理念和學校特色。
理念LMC(呂明才)
走到校園中央操場位置,會看到旁邊牆壁寫上三個由LMC(呂明才)組成的英文詞彙,象徵學校的理念,分別是「Leadership」、「Motivation」、「Caring」,馬校長分別闡述學校如何實踐。
 
首先是Leadership,馬校長強調每位老師首先都是Leader,然後感染學生:「我本身是天主教徒,我相信人人都是尊貴、獨特、有價值,所以最緊要每位老師怎樣看待自己。老師要相信自己是Leader和Role Model,最起碼班主任必須有此想法,然後感染班上同學。」
 
第二是Motivation,馬校長指出老師喜歡她的做事方式是:「設立願景和目標,並鼓勵他們多嘗試。」其中兩種推動工作的方法是:第一,資深老師做事方式未必經常作大變動,那就讓他們重複成功的方法,並讓其他老師配合;第二,相反很多年青老師喜歡創新,就讓他們把更多學習責任交給學生,例如讓學生善用網上資源,找不同課題學習。
 
然後是Caring,馬校長對學生簡單一句:「唔洗講咁多,來到呂明才,我們就像你的父母!」她提倡老師應該對每位同學不放棄,就算表現是如何都要陪着和配合。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以「Yet」形容未成功做到的事情
老師常常都有新的想法,有成功或未成功案例的時候,對於未能成功的事情,馬校長以「Yet」鼓勵老師,馬校長常道:「我更看重Growth Mindset,假如老師認定「呂明才中學」只是屋村學校而不會有大作為,最終學校是很大機會真的走得不遠。而當老師新的想法而暫未成功,我會跟老師說『Yet』,當繼續努力後最終是會成功的。」因此「Yet」成為校長和老師的共通語言,互相鼓勵,帶頭營造正面氣氛。
三個重要問題提醒老師初心
對老師的要求,馬校長有一定期望,她常用「三個重要問題」提醒老師從事教育的初心:
 
  1. 是否想清楚進入教育行業?因為需要與學生同行;
  2. 怎樣看待學習?是否看成「好奇」、「開心」…… ;
  3. 怎樣看待將來?有希望還是悲觀呢?假如是後者,就算笑面迎人也會予人沒有希望的感覺,因此世界觀和人生觀等都要正面。 
​
同時,馬校長認為老師需要以身作則,她舉例自己讀英國文學出身,所以特別認為文法對影響學生將來非常深遠,因此老師需要主動做到「LMC」。
Picture
Picture
「陽光電話」對家長和老師帶來正面效果
馬校長提倡的正面,她認為需要大家一個傳一個,而過去的學年開始,學校開始實施「陽光電話」。「以往家長收到老師電話會感到害怕,而『陽光電話』就是培養老師Growth Mindset,尋找學生優點並在電話中向家長表述,一來當作給家長一個驚喜,二來鼓勵學生繼續做好。」馬校長指除了短短幾分鐘為家長帶來開心,老師撥打電話之前,也會認真思考每位學生的特點,有助老師更了解同學和其家庭,也能夠讓老師和家長互相聆聽,促進家校合作。
舊生校長繼續傳遞「愛」和「希望」
最後馬校長提到原來自己也是學校的舊生,她投身教育界其他學校打滾一段時間後,現在終於回來,把自己的經驗帶給學生。她最後再次表示,希望繼續為學生建立正面心態,把「愛」和「希望」傳遞開去。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