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源於生活 六年確立人生方向
採訪:李倩恒
裘錦秋中學(屯門)位於屯門青山村,學校是邱德根先生因愛妻裘錦秋女士離世而創立,至今已45年。學校辦學理念是因材施教,相信人人可成材,發展潛能,引導學生找到人生目標,培養自強不息、盡責、勇於嘗試的價值觀。
課程特色 – 與生活連繫
校本課程除了主科目外,有歷史文化、科創研究,目的是培養學生探究精神、關心社會、關心周邊人、建立正向積極人生觀。
陳校長說:「學習是源於生活,因此必須與生活有連繫。」 因疫情停課期間,學校透過視像教學,既可實踐停課不停學,又可給予機會維繫師生關係。 學校的義工服務是納入為校本課程,學生可以擔任長者學院的小導師;以及透過參與社區活動,服務社區,強化自身是社區的一份子。 |
|
栽培人才 盡育人之職
為了讓中一學生能及早適應校園生活,學校每年會定期進行大哥哥大姐姐計劃,透過高年級學生照顧低年級的學生,可以促進新生的社交發展及適應。
另外,學校亦會安排迎新活動,讓新生能夠透過活動認識學校;即使去年因疫情而停課,學校更把迎新活動改為視像進行。
至於中一及中二級是行雙班主任,讓學生可以有更好的支援;每年學校會透過家訪,了解新生的家庭背景,當中也包括插班生。
在學校方面,老師發展配合課程的桌上遊戲,透過遊戲過程,既可以了解學生,也可以促進師生關係。
到中四開始,職業導向老師與學生傾談,讓他們了解到自己的方向。會以不同方式向他們介紹不同升學途徑;並有拔尖補底班,以支援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學校亦透過九倉集團的「 WE CAN」計劃,讓學生擔任不同工作類型的實習生;亦有一系列的先導計劃,讓學生可以在畢業之前接觸不同類型的工種,以易於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例如:與嶺南大學合作STEAM和大學生交流計劃等。
另外,學校亦會安排迎新活動,讓新生能夠透過活動認識學校;即使去年因疫情而停課,學校更把迎新活動改為視像進行。
至於中一及中二級是行雙班主任,讓學生可以有更好的支援;每年學校會透過家訪,了解新生的家庭背景,當中也包括插班生。
在學校方面,老師發展配合課程的桌上遊戲,透過遊戲過程,既可以了解學生,也可以促進師生關係。
到中四開始,職業導向老師與學生傾談,讓他們了解到自己的方向。會以不同方式向他們介紹不同升學途徑;並有拔尖補底班,以支援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學校亦透過九倉集團的「 WE CAN」計劃,讓學生擔任不同工作類型的實習生;亦有一系列的先導計劃,讓學生可以在畢業之前接觸不同類型的工種,以易於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例如:與嶺南大學合作STEAM和大學生交流計劃等。
陳校長重視每一位學生

即使戴上口罩,陳校長每提到學生,義工記者也不難見到她的燦爛笑容。
陳校長娓娓道來:「每年開學禮在致辭時,我會強調學習是自己要求自己,因此學生在六年的中學生活必須要慎獨。」她更分享到:「學校是學習愛與被愛的地方。」有時遇上寒冷天氣,校長親自購買熱維他奶,送予初中學生。
陳校長甚至連學生的早餐也考慮周到,學校一年會設定兩天為早餐日,目的是灌輸學生要有吃早餐的習慣。
陳校長提到與學生的關係,她會稱呼學生為仔和女,有一次有個女,在學校活動中,品嘗了一份朱古力蛋糕,覺得很美味,而且知道該蛋糕價格不便宜,親自送了一件蛋糕給校長、與校長分享。義工記者也同受感動。
基於學生起步點不一樣,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因此學校是需要具體表現關愛。因此家訪、家長日,陳校長一定出席,一同陪同孩子成長。
陳校長娓娓道來:「每年開學禮在致辭時,我會強調學習是自己要求自己,因此學生在六年的中學生活必須要慎獨。」她更分享到:「學校是學習愛與被愛的地方。」有時遇上寒冷天氣,校長親自購買熱維他奶,送予初中學生。
陳校長甚至連學生的早餐也考慮周到,學校一年會設定兩天為早餐日,目的是灌輸學生要有吃早餐的習慣。
陳校長提到與學生的關係,她會稱呼學生為仔和女,有一次有個女,在學校活動中,品嘗了一份朱古力蛋糕,覺得很美味,而且知道該蛋糕價格不便宜,親自送了一件蛋糕給校長、與校長分享。義工記者也同受感動。
基於學生起步點不一樣,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因此學校是需要具體表現關愛。因此家訪、家長日,陳校長一定出席,一同陪同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