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
家校同心同行 為學生打造第二個家
採訪:何英儀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在1982年創立,為「香海正覺蓮社」所主辦的第三間政府津貼小學,獲政府撥給校舍,位於北區。學校以「覺正行儀」為校訓,辦學使命是培養學生的正知正見,要求學生勵志學行。「式宏家」秉承辦學團體的教育宗旨,謹遵校訓「覺正行儀」,致力實踐全人教育,關愛學生,推動溫馨的校園「家」文化,為學生打造第二個「家」,並注重培育學生心靈成長,建構家校同心同行文化,豐盛學生的全人教育!
心之校園 建立六心
式宏家擁有的「心之校園」,着力推動生命教育,實踐優質全人教育,秉持「三好精神」及「人人都能行」的信念培育學生。透過陶行知先生(1891-1946) 所提倡的「知、情、意、行」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完成六年的小學生活後,能把「六心」(感恩心、同理心、慈悲心、自信心、精進心、智慧心) 及覺察心紮根(透過靜觀,讓學生能對自己有所觀察)於生命當中,學會「覺正」(對事情有正確的價值觀),「行儀」(良好的行為) ,並配合三好精神(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讓好行為內化成為個人的素養。
|
|
委身教育 助學生成長
校長強調:「學校的老師視教育為一種委身,是生命與教育有所連結,使他們願意付出,愛教育,教育是可為,因此校內的師資對生命有感動、存謙卑。」
學校的課程設計是根據兒童心理學成長需要編訂,當中的六心,正是透過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從多元體驗中建立正念、正向和正能量的思想,學習待人處世的態度,例如戶外訪問外籍人士,提供機會予學生多作嘗試,從中建立說外語的自信心;或是參與不同的公開比賽,讓學生從站對舞台的經驗中,建立自我形象。
學校的課程設計是根據兒童心理學成長需要編訂,當中的六心,正是透過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從多元體驗中建立正念、正向和正能量的思想,學習待人處世的態度,例如戶外訪問外籍人士,提供機會予學生多作嘗試,從中建立說外語的自信心;或是參與不同的公開比賽,讓學生從站對舞台的經驗中,建立自我形象。
家長大學 共建「家」的文化
學校對家長教育不遺餘力,設立家長大學,校內的家長大學課程範疇廣泛,有身心靈、管教、資訊科技、個人成長等,讓家長透過參與不同的講座、工作坊、興趣小組等,學習不同範疇的知識與技能。除了豐富育兒的領域,最重要是家長個人的成長,正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家長個人素養的提升,受惠的正是孩子。
家長大學也有親子工作坊,以促進親子關係,讓家長和學生共同經歷校園生活。家長大學超過一百節之多,家長參加達三十節,即可參加結業典禮,屆時身穿畢業袍與孩子一同進行結業禮,以見證家長與學生一同成長。
家長大學也有親子工作坊,以促進親子關係,讓家長和學生共同經歷校園生活。家長大學超過一百節之多,家長參加達三十節,即可參加結業典禮,屆時身穿畢業袍與孩子一同進行結業禮,以見證家長與學生一同成長。
生涯計劃之啟蒙
學校設有生涯規劃課程,當中透過探討社會議題,讓學生從中找出解決方案,「式宏家」老師帶領小三至小六的學生體驗科創式的啟蒙課程:不銹鋼環保飲管、到老人院替老人剪頭髮、研發空氣淨化機器人,設置式宏家水母間、智能書包等,都是學生構思的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