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上下宣揚「愛」,讓同學感受後再把「愛」傳開去
採訪:符以達
天主教福德學校,創辦於1952年,位於黃大仙區東頭邨白鶴山上,為天主教學校,是瑪利諾神父修會最早期成立的學校。學校於50年代成立之初,是社區內的救濟中心,教會為區內貧苦大眾派發麵粉、麵條等生活必須品,其後更提供教育機會,讓區內大量兒童讀書識字,並作職業培訓,讓青年人有一技之長作謀生技能。福德學校屹立於獅子山下六十多載,與區內居民共歷時代變遷,休戚與共。時至今日,學校仍不忘初心,透過教育,讓師生身體力行,將關愛文化傳至社區。
生命教育傳播「愛」
專訪過程中,許校長多番強調學校的生命教育,認為傳播「愛」給同學比一切重要:「我們覺得教育最重要的是『愛』,同學除了學習知識和技能,更重要是感受學校的『愛』後,繼續傳揚開去,感染更多人。」學校以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為主題,三年為一個週期。近年以「生命」和「家庭」兩大主題,推出一系列的活動,包括邀請社會上的「生命鬥士」到校作分享、探訪社區獨居長者及社區老人中心等。學校希望學生透過體驗式學習,進行公民教育及生命教育,了解社會弱勢社群,培養同理心。此外,學校設「家訪」活動,校長及老師親自探訪學生家庭,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促進家校溝通。
許校長更分享為了與同學拉近距離,了解他們這一輩的興趣,他甚至親身接觸各種電玩遊戲,以「朋輩」的角色與同學打成一片,當中當然不少得教導同學適當安排時間。 |
家校合作
校方與家長不乏見面機會,許校長就定期舉辦「家長小聚」,一年有三次直接見面交談的機會,當面接收不同意見,繼續進步。學校明白雙職父母的辛勞,故常透過不同活動,鼓勵不同形式的親子活動,例如早前舉辦「愛·家·圓」,老師及家長義工在中秋節的上課日在學校教授學生製作湯丸,學生回家再煮湯圓給父母吃,很多家長向校方表示,湯丸賣相雖然一般,但非常感動,因為這是自己孩子的心意,感受到孩子的愛。此外,學校也刻意製造機會讓孩子多向父母表達孝意,如學校預備生日禮物,讓學生在父母生日時,為他們送上驚喜;學生也可在校園電視台頻道,在父親節及母親節錄製感謝及情深的說話。這些活動雖然簡單,但情意卻濃。
許校長以往「教-好學生」,現在「教好-學生」
許校長以往服務的學校,學生家庭中產較多,現在則面對很多基層學生。基層學生的家庭,父母忙於工作和資源有限,課外活動和額外學習自然較少,即使他們的成就還未建立起來,但許校長認為校方應該給予更大的支持。同時他認為「福德」有很多故事,「主人」就是一眾師生。他感恩老師一起努力,落力照顧「3L學生(The Last、The Least、The Lost)」。他以一句說話做總結:「以往的角色是『教-好學生』,現在的使命是『教好-學生』。」
|